【人民法院报】多点发力,打造“枫桥式”护企优商执行新模式
刊登于3月22日《人民法院报》
访谈对象: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陈 键
执行周刊: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诸暨法院在执行护企优商工作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陈键: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浙江省委关于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决策部署,在涉企案件执行中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一是正向激励与强制执行双向发力,依法精准适用拘留、罚款、限制消费等强制措施,畅通信用修复渠道,为诚而不幸的企业争取正向激励红利;二是保障胜诉人合法权益与善意文明执行统筹兼顾,用好“放水养鱼”“滚动解封”等措施,因案施策,助力企业解困松绑、轻装上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三是主动服务,强化执行规范化建设,延伸司法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2022年以来,我院办理了涉企执行案件2588件,为企业采取“活封”“活扣”241次,促使涉企案件达成执行和解528件次,执行到位60.4亿元,累计盘活沉淀土地110.3万平方米。
执行周刊:诸暨法院是如何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从而实现破局的?
陈键:我院聚焦企业权益保障中“执行力度待强化”“执行效率待提高”“执行服务待优化”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靶向纠治、综合施策,力求实效。一是强化打击促执行。由政法委牵头,协同公安机关、检察院等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席制度,重拳打击各类恶意逃废债行为,持续加大对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逃避执行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胜诉企业合法权益。二是改革破难提质效。迭代升级执行“一件事”改革,优化全市19个部门数据共享、多跨协同,完善司法拍卖、拒执犯罪闭环打击等场景建设,实现查控事项线上受理、网上审核、限时办理,实现执行质效双提升。三是优化服务促发展。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开展“百名法官进千企”活动,依托“共享法庭”为企业提供组团式法律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源头把脉企业涉诉风险、强化矛盾纠纷预警预防,以“法治良方”促涉企纠纷源头化解。
执行周刊: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诸暨法院怎样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社会治理智慧融入执行护企优商工作之中?
陈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法院,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以排头兵、主力军的姿态,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尤其是在涉企执行中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思路、方法。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将执行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以系统观念、全局思维,强化府院联动、部门协同、共商共治,努力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审慎、规范适用强制措施,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坚决避免办理一个案件、拖垮一个企业。三是坚持抓本治源,积极延伸司法职能,畅通院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把准企业需求、发挥企业智慧、推进企业自治。四是坚持法治思维,持续开展涉企案件大执行,不断提升执行工作高水平规范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努力打造“枫桥式”护企优商执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