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共读(2015)第12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15/12/22 15:36:06 阅读:58476 

                        
2015)第12   总第100
 
诸暨市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室          2015124
 

正心 止欲 少我
 

“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严以修身是做人、谋事、创业的前提。但如何修,修什么,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面对、且应终身践思的重要课题。
修身先正心。《朱子语类》云:“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修身不够,操履不严,涵养不足,其心不正当是至关重要的原因。或有虚妄之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虚浮不实,造假政绩;或有偏私之心,拉小圈子,搞小集团,打小算盘,谋小利益;或有阴邪之心,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或有小人之心,人前抬轿子,人后动刀子,桌子上敬酒,桌子下踢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菜根谭》有云:“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意谓心中光明磊落,即便身处黑暗阴晦之地,也如处在朗朗晴空之下;如果心中邪恶不正,就算是在青天白日,亦会阳气不足,如鬼附身。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修身有为,心正不愆,就应少些虚妄之心,多些务实之心;修正偏私之心,倡扬公正之心;祛除阴邪之心,磨砺坦荡之心;摒弃小人之心,崇尚君子之心。长此以往,即可“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当止欲。但凡正常之人,皆有七情六欲。追求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仕途的升迁,或希望居所宽大一些,饮食精细一点,表面风光一些,这些都是生命的本真需求,亦无可厚非。但“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凡事过了度,哪怕再美好,也会适得其反。从现实的案例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私欲无度,邪因欲生,要么好酒贪杯,因醉而罪;要么好色贪淫,跪倒女裙;要么好财贪钱,取之无道;要么好位贪权,无法无天。归其败因,多在一个“贪”字。贪杯醉酒、贪色意迷、贪权乱政、贪财人殁。贪欲不止,欲壑难填,终致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增广贤文》有言:“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人之欲望,只有适可而止,适度而为,方可避免因满而溢,因过而错。曾国藩云:“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领导干部修身止欲,应以“脑清”为要。只有时时处处头脑清醒,才不致争权市宠,为所欲为,才能清楚地回答“当官为什么,用权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修身止欲,更要知足。“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面对芸芸众生,重重诱惑,知足者“斗室宽若两间”,不知足者“权豪自甘乞丐”,领导干部应当再思三思。
修身应少“我”。“我”字看得太重,“他”字必会被看轻;自己看得太重,别人必会被看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凡事“我”字当头,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利益面前,舍我其谁;困难面前,绕道而行;责任担当,力不堪任;听不得悖我之言,看不惯忤我之行,容不下不同意见,受不了异样声音;言行上处处透出官气、霸气,举止间时时暴露无德、无能。一个人在荣辱得失面前乱了方寸,是非利害面前失了自我,往往就是“我”字太重,因“我”而迷,由“我”而失。《菜根谭》云:“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可谓分析入里,透彻人性。身放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心安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少一些“我”字,就少下了诸多的利禄诱惑和是非困扰。倘若真要看重“我”字,不妨多些“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凛然大义,多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大气。真正做到任务面前“我先上”,荣誉面前“我先让”,责任面前“我担当”。如此,则修身可期,进德何失!
 
有一位领导干部在讲党课时提出,如果把幸福的人生比作一座大厦,那“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身体健康”就是支撑这座大厦的三根支柱。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支柱之下还需有“遵规守纪”这个基石,遵规守纪不严,支柱就不牢,幸福大厦也必将不稳,甚至还会有坍塌的危险。
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在“不守规矩是无伤大雅的小事”这一错误思想的支配下,把公款吃喝玩乐视为“工作需要”,把纵欲放任看作“享受生活”,把以权拿点“礼品”、收点“礼金”看作“礼尚往来”,把党组织就此类问题提要求、强监督看作“小题大做”。不守规矩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时半刻的利益和享受,但换不来长久幸福。一朝事发,不仅曾经的所谓“好处”戛然而止,额外付出的代价更是极其惨痛。江西省副厅级贪官陈金城在涉嫌贪污受贿被立案侦查后的5年中,隐瞒身份,以打工为生,外逃辗转10多个城市,没有亲情,生计无着,遑论享乐。被抓后,陈金城反而觉得“踏实了”,也“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正风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不守纪律、不遵规矩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树倒根存,顶风违纪问题仍未绝迹,少数党员干部甚至在遵规守纪面前讨价还价,为“不良嗜好”找托词。说到底,这还是内心深处没有认可纪律和规矩的权威性,没有真正意识到“规矩意识”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严管就是厚爱”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党规党纪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心中无纪,就会滑向万丈深渊;心中有纪,才能走得平稳踏实。违法往往始于违纪,纵观陈安众等落马官员的贪腐之路,无不是从钻制度空子、不守规矩开始。反之,人人称颂的模范干部往往也是纪律和规矩的捍卫者。孔繁森、杨善洲等优秀干部之所以成为共产党人竞相学习的楷模,就是因为一辈子坚守规矩,对党忠诚,不讲条件。
严管就是厚爱,平时加强管理,才能使党员干部少犯一些错误,才是对党员最大的爱护;党内关系庸俗化、搞一团和气,看起来是“宅心仁厚”,实际上是对干部不负责任,反而害了干部。在纪律规矩面前,党员干部不能有“闯关”思想。对违纪官员而言,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后悔药卖,瞒天过海、暗箱操作终究会事情败露、后悔莫及,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伤害。
遵规守纪是每个党员确保自己持守事业安全线和人生幸福线的“政治保单”,关键在于签还是不签。要想“不守规矩”的悲剧不在自己身上发生,享受踏踏实实的幸福生活,就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雷文天